王晓东 苏州市职业大学 王涛 中共苏州市委党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从金融角度来看,解决结构失衡问题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除了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外,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应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中国拥有巨大的金融资产存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显示,2014年中国的国家总资产已达691.3万亿元,能够从容应对1.5次金融危机。但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业务的不断深化,今后势必会产生诸多风险及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2015年9月以后,P2P等互联网金融的跑路现象日益突出,“泛亚”事件、“大大”事件、“E租宝”事件等都时刻提醒着人们互联网金融除了便捷的服务以外,风险也无处不在,加大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已势在必行。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
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种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在全国已广泛展开。通过第三方支付可以节约很多项目的成本,例如:POS机刷卡手续费、线上和银联相关手续费、在其他平台的资金占用成本、接入费用。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达807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其中,支付宝、财富通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占有率最高,达到了70%。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化,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未来中国第三方支付也会向生活化、移动化、金融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P2P借贷
我国P2P借贷始于2007年,经过几年的积累之后,于2012年至2015年间,出现了井喷式的现象,其作为银行业务的补充,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涉足P2P借贷,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点击阅读)